2015年1月12日 星期一

12/20 第二次服務學習

  第二次到木匠之家已是兩週之後,雖然需要花課堂以外的時間去幫忙,但個人蠻期待課程的到來,也好奇會遇到什麼樣的學生。那天遇到了一位老伯伯,因他來的有點遲,沒有彼此自我介紹,他直接熟練的把想問的丟給我讓我接招,他說他想把書上一小段話拍下來紀錄,但手機怎麼拍都模糊,後來我發現原來是手機照相沒有對焦功能,所以很難照清楚。但他很快就把平板拿出來,幸好平板的對焦功能不錯,所以很快的教他如何點螢幕對焦、刪相簿不需要的照片、截圖按鍵的使用。也幫忙他搞清楚怎麼登入國立電子書服務平台,因太多人經手幫忙申請,一直卡在密碼不對跟找不到申請用的電子郵件,大約花了快一個小時才真的弄清楚並且登入。老伯伯應該會覺得我太堅持想解決這件事。

  經過兩次的服務學習,讓我發現這兩位長輩其實都有先請教家人,但因為多種原因才會有許多問題來到木匠請教。這樣的發現也讓我自省,過去當我有空去姑姑家,其實姑姑也有許多電腦上的問題想要請教我,但常常是耐不住性子去好好教會她,只用自己的心態與學習方式去教她,這樣的方式也讓她帶著一堆問題使用。當自己都願意對陌生人如此親切教導時,為何不能多花些時間與心力陪伴家人。反省了這樣的態度,讓我願意在下次見到姑姑時,能夠更完整的解決姑姑在3C產品上各樣的問題。

12/6 第一次服務學習

去年,因為參與了桃園榮總的服務學習,這次就挑了性質不同的服務學習。在桃榮時要和大家一起玩遊戲參與活動,比較難放得開;這次在木匠之家的服務,比較偏向一對一教學,又是教學3C產品的使用方式,其實比較有成就感(笑),也讓人覺得輕鬆。

  第一次去對環境有點陌生,剛好教到一位婦人,教她如何增加手機電話簿的人及群組編輯,雖然看似簡單,但對於剛開始學的人來說,真的需要多次的練習。她很認真的把每一個步驟都寫清楚,不斷不斷重複練習。這讓我想起自己在計概上機時前幾次學寫C++時的時候,那時把microsoft visual studio打開後完全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該怎麼辦,只能邊看著助教的教學PPT及範例練習,一次次越來越熟練。當我們年輕一輩覺得簡單的任何電腦、手機操作,對他們來說有一定的困難度,能夠用同理心去悉心教導是讓人滿足的。

12/30 紀錄片-黑

其實,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黑」的。

紀錄片的開頭說了這麼樣的一句話,尚未清楚內容的當時我滿腦子的疑惑,但紀錄片愈看愈讓人揪心。之前聽過爸爸說,在幾十年前他還是小孩子時,隨時都能在住家附近的小河中撈魚捉蝦,童年生活純樸簡單。直到工業時代興起,沒有良善的廢水排放處理機制及完整的工廠建造區域管制,各種污染影響了環境及農業。所以,這部紀錄片重新喚醒了自己對於環境污染的感受。

  雖然知道台灣充斥的各種污染,常常是自己無能為力去改變的。慢慢的就會不願意太注意那些不道德或是不公義的事,也慢慢變成一個被新聞媒體慣壞而沒營養的人,只覺得那些大大小小的藝人八卦有趣,以看日劇、韓劇、歐美劇為樂。但在這塊土地上,其實真的有好多好多事情值得你我去注意,的確不應該認為不影響自己的生活,就不需要太關注與在乎…看著紀錄片裡那些辛苦的農夫們,他們照料的不就是我們日用的飲食嗎?如果太多事情太敏感就不願意思考與判斷,我們只能在往後承擔結果而不是怨人自私只顧己利。

2015年1月6日 星期二

12/16 星星的孩子

這部影片是我第二次看,儘管看過了,影片內容依然很吸引我。對我來說,女主角恬普她不是殘缺而是與眾不同。她雖然不懂得如何正常的與人互動、不喜歡和人擁抱,但她在成長過程中認識了自己,運用了牛隻使用的擠壓機使自己安定下來,有著像擁抱一樣的效果。在大學裡,為了爭取能夠留下擠壓機而做了一份研究去統計擠壓機給人帶來的效果,她比許多人都還要勇敢的去為自己爭取權益。

讓人覺得偉大的,不外乎是那位一直支持她、幫助她的媽媽。4歲還不會說話的恬普被醫生診斷出自閉症,醫生的建議就是住進療養院,但恬普的媽媽一點都不願意放棄她,花許多時間教她說話;她的求學過程雖然辛苦,但媽媽也是無條件的保護她、支持她。最讓我感動的場景,就是她們與阿姨一起參加自然科學老師的告別式時,恬普接受了媽媽的擁抱,雖然動作生硬但對媽媽來說就是所有一切付出最溫暖的回報。

現今社會中,其實越來越多這樣的孩子需要幫助,特殊教育慢慢的被重視;在看到這影片中能夠很清楚知道,只要重視與正確的帶領,這些問題也不再會是問題。但過程可想而知,一定會有非常辛苦的一面,但只要有愛就能好好解決。恬普媽媽的母愛就是最好的例子!

2015年1月5日 星期一

12/02 認識精神障礙

不可否認,過去個人對精神障礙者有一些單一故事性的觀感,甚至心裡會有對他們不公平的歧視,也會有些他們可能不太需要的憐憫。但事實上,我想我在這堂課當中被糾正了一些對精神障礙者的觀感與想法!

講師洪雅欣小姐在課堂中簡單提到從中古世紀至今日人們如何照顧精神障礙者與其醫療方式,而21世紀「去機構化」成為幫助精神障礙者的主流方式,幫助他們盡早回歸社區生活、提升能力,也讓大眾去學習、去欣賞他們的與眾不同。

多年以前,自己曾與憂鬱症患者相處過一段日子,那時對於精神疾病的認知不多,也沒有學習到正確的相處方式,常常遇到一些情況讓人無所適從。看見那些控制病情的藥物引起的副作用讓人覺得可怕,為了讓患者忘卻那些痛苦而使之昏睡,睡醒之後患者會完全忘記自己睡前發病及所發生過的一切。那段日子磨掉了許多耐性與盼望,甚至受到對方的負面影響使自己也快樂不起來,回想起的許多都是辛苦的,也會讓人懷疑自己是不是也生病了。


所以,我由衷的佩服這些就輔員對精神障礙者的幫助與照護。他們的付出幫助了許多精神障礙者成長、適應生活,與自己的病和平共處。而我想大眾最需要的還是打破單一故事的危險性、多元的瞭解他們。對精神疾病有更成熟的瞭解與包容也就能夠對他們有更多的接納與關懷。

10/21 素人社運練習曲

我們常常在電視或網路中看到有許多熱血的人對抗一些為了私人利益或打著一些名號去破壞環境的報導,無論是哪裡都看得到類似的問題。每當我看到這樣的新聞報導我只會感嘆人們的自私與貪婪,卻從沒衝動要成為捍衛公義的一員。而這堂課中老師邀請到孫小姐,來和我們談她如何從一般民眾為了想保護社區的老樹老房子,開始宣導保護這塊土地的重要性,使之引起居民們重視以及與政府單位互動的經驗。

在鐵皮圍繞的老房子與老樹中,孫小姐看見了社區大樓林立中的美麗,因此她想保存這水泥城市裡的一份自然,但政府常常忽略民眾的想法去規劃一些政策。在孫小姐訴說這辛苦的過程中,我看見了我沒有的膽量與勇氣。我們身邊的確有很多我們值得在乎的事,但直至今日,還是會認為有些事件過於敏感或覺得自己怎麼可能有能力改變現狀而眼睜睜看著台灣在轉變…

但真的有很多人在為著流浪動物在努力、為著環保議題在努力、為著核電廠的存廢在努力、為著不合理的土地開發案在努力、…等。能夠如何給予一臂之力?我想,從最簡單的關注它們(事件)就是一種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