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12/19 吳子鈺:雨林咖啡,公平貿易與世界公民教育

  Fair Trade(公平貿易)這樣的名詞其實我是不熟悉的,只知道很多方面的生產者在獲取利潤上是很微薄的;擁有通路的、懂得行銷的才知道如何點石成金。在網路上查到的資料是這麼解釋的:「公平貿易的提倡原是為支持社會公義和援減很多發展中國家的極度貧窮情況。公平貿易的倡議者認為現代的社會不穩定、社會公義的失落、恐怖主義的擴張都是由一個失衡的全球經濟體系所致。」<註一>

  上課前一走進教室就聞到濃濃的咖啡香讓我心情很好,本身非常喜歡喝咖啡,尤其是品嘗單品。過去因為姑姑曾經進修學習咖啡課程(教導各地咖啡品種及特色、沖泡方式、烘培的概念),在聽她聊咖啡時也就粗略記得了些許的基本知識。

  當吳子鈺講師從殖民時期的統治開始切入時,真的覺得自己把國中背過的歷史地理全部忘光光了,好像重新上了一課。當然這樣也讓我們知道第三世界被殖民統治過後,經濟發展深深受其影響。而殖民作物都用大規模單一種植的方式,也讓蘇門答臘當地多元的生態遭到嚴重破壞,長時間發展下來造成動植物面臨絕種的危機。直到近些年來社會公義、環保意識抬頭能為弱勢出聲,才有機會讓這些地區的生態、人民永續經營下去。

  講師提到他透過公平貿易的方式將所得的利益回饋到當地咖啡農,教導他們如何增加產量、了解他們的咖啡豆是如何被使用成為不同口味的咖啡、也提供獎學金讓大學生研究熱帶栽培。看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領域創造他們覺得生命有價值的事,而這些事貼近生態維護、幫助弱勢。在這些演講中被開闊眼界才能慢慢去發現自己在未來能參與什麼。
  





參考資料:

<註一>公平貿易-維基百科

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10/31 千甲紀錄片

  在這部紀錄片中,看見有一群人為了一種理念去實踐、付出。"社區協力農業(CSA)"對我來說是個新的名詞。在里巴哈克協會網站上提到「田地、農務、農產不再是農人(生產者)的事情,而是緊緊與消費食物的人聯繫在一起,豐收與欠收大家共享收穫與承擔風險。」<註一>我們都知道糧食在現今的社會網絡中只是一種商品的類型,被產銷管道一層層剝削,最後到消費者手上時,沒人能確認在自己手中糧食的種植過程是否安全。有時因為天災而糧食價格不正常飆高,也時常讓消費者不安。

  "社區協力農業"使人們和一塊土地有所連結,農夫不需要為了產銷而苦惱;在認證上,因為大家的參與、看得見其種植的過程有了信任;大家也共同承擔、分攤風險。糧食不再被當作商品。種植方式變得環保讓土地能夠永續經營下去。彼此的參與聯繫了這一地區的情感,不同於都市社區中冷冷冰冰的感覺。

  在影片中,我好奇的是裡頭用到的環保酵素,劉美玲老師說:「環保酵素是自己種的蔬果養的微生物。」上網查了一些資訊得知,是利用好的微生物去抑制或殺死壞的微生物稱之為桔抗作用。<註二>所以環保酵素能夠幫助土壤肥沃起來,而不需要使用化學肥料。環保酵素在居家清潔中也有許多用途(例:可洗蔬果、當洗衣劑等)。

  在9月底的課堂中,詹武龍老師用大埔事件讓我們了解,整個台灣因為發展都市化開發了許多土地,卻忽略了一個國家要富強起來首先要解決國內自給的糧食問題,現在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已經掉到32.66%(101年)<註三>,這代表我們的食物當中有將近七成是仰賴進口,只要世界糧食短缺,台灣就算再有錢也會被餓死...(雖然這樣說有點嚇人),但這的確不只是政府要去正視的。也是我們年輕一代要去反思、了解的。

  每一次上課都聽到許多有價值的事物,生命的充實是能真的感受到的,不只是欽佩他人的勇氣,更想在-為社會、世界付出有份。


參考資料:

<註一>里巴哈克協會-社區協力農業
<註二>環保酵素-桔抗作用
<註三>行政院農委會-農業指標

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10/17 東海書苑-廖英良先生談獨立書店經營

  小時候常逛的鄉下國中旁的小小書店到市區裡大間的連鎖書店(金X堂、墊X石),對我來說裡頭是琳瑯滿目的文具用品、課外書籍、參考書類、禮品娃娃...等。網路尚未流行還在使用撥接上網的時代裡,書籍上的知識都只能倚靠圖書館及書店。那時還是個閱讀豐富的時代,廖英良先生接下了東海書苑。在聽到這裡我和大部分人一樣覺得此人勇氣可嘉,我們卻不知道在接下來的十年裡,資訊科技的成長、個人電腦普及、網路發展迅速衝擊著這個紙本文字的世界。

  這也帶出我對人生的反思...

  我們從來不會知道在未來裡迎接我們的會是什麼樣的人生、會有怎樣的遭遇,有些人早早就對自己做好了完善的人生規劃,但對我而言不過是許多的未知加總在一起!倒不如不要再去猶豫一輩子去想「下一步該怎麼做比較好」。儘管廖英良先生與大學同學們不同而進入了不一樣的生活,卻在他的人生中添加了他覺得有需求、有生命力的價值。那是不一樣的眼界、不一樣的價值觀。他不只是想表達獨立書店是什麼型式,更想讓我們知道對生命是什麼樣的態度~

  現今的社會,大多數人總是用圖像、影片代替了文字,這讓我想起了前些日子翻閱過的一本書《晨讀30分 上班族人生甜美-松山真之助》裡提到:「比起文字,透過電視影像吸收的資訊,更難產生『腦內的化學反應』。由於『影像』會直接訴諸視覺,所以很多人覺得,除了相當寫實之外,比『閱讀文章還更容易理解』。相反地,細細思考的時間也會被剝奪。」讓我發現許多時候真的只是迅速的把資訊囫圇吞棗的吸收而已,而思考的時間也因為下一秒的影像、圖像而被忽略了。廖英良先生說:「閱讀-和書本對話、自我的思考。」與此書呼應也讓我重新思想閱讀的重要性

  謝謝廖英良先生的分享,在人生的交叉口上聽見他人口中說著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更有勇氣去思考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不需要隨波逐流跟隨世上價值觀的腳步前行,而後十年、二十年懊悔著自己當初的決定...